从澳门看台湾
1511年,为香料、黄金远航东来的葡萄牙人攻占明朝藩属国满剌加(马六甲),欧洲人首次进 入中国的势力范围,此乃近代中国外交失败之肇端。1557年,葡人更进一步占据中国一隅—澳门, 从此开始了中国领土为外国人占据的屈辱历史。
1622年,荷兰人再攻葡人占据的澳门未成,北上占领澎湖。两年后,明军以“海禁”为由将荷 兰赶出澎湖,荷兰人遂转往台湾,台湾殖民史就此开始。1661年后,荷兰人被郑成功驱出台湾,这 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欧洲人在东方的一次重大挫败。
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,逼满清王朝割让香港;日本也在甲午战争中打败北洋舰队,逼 满清割让台湾、澎湖。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,台湾才被收复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被葡人占据 近400年的澳门和被英人占领100多年的香港却因国际国内形势而未收回。半个多世纪后的1997年、 1999年,港澳才先后回归了祖国,并且都是按照邓小平为台湾设计的“一国两制”政策,真正实现 了“港(澳)人治港(澳)”、“高度自治”。当前,台湾和祖国大陆何时统一的问题已成为亿万 华人关注的焦点!
回顾中国近 500年的历史,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和屈辱,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力的衰弱而被外国 列强乘虚而入所导致。随着澳门1999年的回归,西方势力在中国、在亚洲、在东方的殖民历史宣告 结束,我们不禁要问: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建立一个繁荣、富强、统一的中华民族?
澳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
澳门已经回归,国家统一大业又迈进一步。如何利用澳门的实践经验,发展“一国两制”的伟 大构想、沟通海峡两岸关系、促进和平统一,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。经过多年的讨论,大家也基本 上有了共识。
从经济功能和价值上,细小的澳门难以跟香港比较;但澳门人文气氛浓郁、人情纯朴,能够宽 容包涵各种不同的观点。更为重要的是,社会较单一、未政治化,不像香港那样受到国际社会和传 媒的高度关注。这为澳门成为“一国两制”的实验室以及两岸沟通的桥梁和信道提供了特殊的条件。
台湾是祖国统一的最后一站,“一国两制”的成功和顺利运作,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统一的伟 业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应充分评估和挖掘澳门的特殊作用,创造条件将澳门变成国家对台工作的平 台和特区,使澳门成为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缓冲区。如:
在澳门建立定期、公开的学术论坛,举办不同形式的研讨会,让两岸四地以及世界其它华人社 团的学者、专家、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深入探讨,促成和平统一的政策、措施和模式;
利用澳门的特殊环境,促进两岸之间多渠道、多层次的沟通,其形式可以是正式的,也可以是 非正式的,可以是公开、半公开和不公开的,目的是加深两岸相关人员尤其是新生代的相互了解;
由澳门推动开展两岸青少年学生的大规模交流,如夏令营、中华文化学习班,甚至开设大、中 、小学校,同校学习,减少新生代之间的思想隔膜;
充分发挥妈祖文化和澳门数万闽籍居民的桥梁作用,加强闽澳台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协作,加强 文化纽带联系,推动两岸三通和促进闽台港澳经济一体化。
为了方便此一工作的开展,中央政府应在对台问题上给予澳门特区更宽松灵活的政策和更广大 的空间,特区政府亦可在架构(官方、半官方或民间)和人员配备上作出适当的配合,以充分发挥 作用。例如设立相关组织或支持某些民间社团、学术机构,积极推动澳、台文化、经贸甚至政治、 行政层面的交流;适当灵活处理与台驻澳相关机构的联系。这样,既可显示中央对台政策的灵活性 ,又可凸显澳门的中介桥梁作用。
在世纪之交,港澳两地先后回归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。澳门的历史演变清楚地表明,只要充分 发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,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。唯一的问题,是时机的考虑。既然涉及 国际关系的港澳历史问题都能获得圆满解决,那么,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分离只有50年,我们有 理由相信,大家同为炎黄子孙,一定会找到各方面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束两岸分离的方案。当前的困 局是暂时的,展望两岸关系,只要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,尽快结束敌视状态,真诚相对,放弃 歧见,建立互信,增加共识,加强合作,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,待时机成熟,一个统一富强的中 华民族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,必将在东西方平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,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 更大的贡献。
时间:2008-06-02 14:52 来源:
澳门 吴志良